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內銀股選股兩法則

點石成金
石鏡泉是經濟通董事,經濟日報研究部門主管,負責研究部門及副刊部的整體發展及管理。石老師擁有逾20年的媒體及出版業經驗,現為《香港經濟日報》、旗下雜誌、及本網站的專欄作家。 此外,石老師曾出版多本有關投資、金融及財富管理的書籍,並經常在不同的投資及財富管理會議及講座中擔任演講嘉賓。

本欄每日更新

加到最愛專欄
內銀股選股兩法則       2014-05-27
字型︰最小字型適中字型最大字型
評分︰
回應︰2  我要回應分享︰電郵給朋友FacebookSina
Ads by Google
Hedge Fund Set Up negotiato.rs/Hedge-Fund-Set-Up
We compare all Fund Setup Providersto get the best for you. For free!
  過去兩、三年間,筆者一直不建議買內銀股,因為阿爺會對內銀展開狠修理、撥亂反正,要銀行將資金導入實體經濟,而不是挪去支持炒賣。這對中國經濟是好事,但對內銀就不是太好事,因為銀行利潤會被削減。在這情況下還要在力氣去揀內銀?

  值得,因為「股」和「人」一樣,難免時有危疾,但只要醫好了,就是好人(股)一個,可以重新上路,雖然今時內銀仍是在深切治療室中,但起碼手術是開始了,希望能健康出院,但亦要有準備手術完畢,病人不治,因為中央亦計劃推出存款保險制,以應付可能的銀行破產、亦因此怎揀內銀,以免揀到爛燈盞,至為重要。

  銀行會不會破產,繫於一點,呆壞帳有幾多,而不是業績報告中的賺幾多。

金融體系問題多

  銀行一般不輕易將貸款劃為呆壞帳,一旦叫呆壞帳,就要將該筆貸款百分百作撥備,會減少當年利潤,銀行傾向將有問題貸款劃為不良貸款,揀內銀股時,首先就要明白這些被修飾名詞的真面目。


  截至4月29日,16家上市銀行全部交出第一季度成績單,根據所披露的數據,銀行不良貸款和不良率呈現出集體「雙升」的局面,並且,不良貸款在一季度內新增368.46億元,僅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就增加了254.12億元。

  就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集中地來看,長三角仍是風險高發區,包括鋼貿等產能過剩行業和中小製造業也開始拉響銀行信貸違約的「警報」。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指出:「今年銀行業面臨的宏觀形勢較以往更為錯綜複雜,金融體系內的問題也在增多。一方面,經濟仍處於增長轉段和結構調整的陣痛期,部分企業運行困難加劇,資金鏈趨緊,信用違約風險加大;另一方面,金融領域非傳統的投融資模式不斷增多,交易對手更多元、違規操作更隱蔽,風險特徵更複雜。銀行業金融機構需要重點加強不良貸款、融資平台、房地產、非標債權業務、流動性和市場風險等方面的風險管理。」

  銀行應對這個不良貸款上升,通常有兩個方法,一是直截了當作撥備(核銷)或打包出售這些不良資產。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互聯網金融步步緊逼,一系列負面因素讓不少人對於銀行業績增長持悲觀態度。此前部分市場人士預言,進入2014年,上市銀行的業績增速或跌至個位數。目前,除光大銀行一季報淨利增速為2.55%,其他上市銀行的增速仍維持在「兩位數」。

  平安銀行實現淨利潤50.54億元,同比增長40.82%,逾四成的淨利增速暫時領先於其他銀行。

  超過40%的淨利增速遠超市場預期,非息收入的快速增長是業績保持高速增長的一大動力。平安銀行一季報顯示,投行、託管、票據轉讓等業務帶來的中間業務收入大幅增長,非利息淨收入同比增長117.18%,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提升8.87個百分點至28.26%,一季報數據顯示,在利率市場化加速的背景下,幾家國有大行的淨息差水平有所反彈,並助推一季度淨利潤保持較高水平。中行披露的一季報顯示,該行今年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453.6億元,同比增長13.88%,高於市場預期。中國銀行淨息差為2.29%,同比提高0.07個百分點,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值。中行方面稱,受益於資產負債結構的優化和外幣利率水平的提升,一季度中行淨息差同比擴大7個基點。其中,境內外幣和境外機構淨息差同比分別擴大19個基點和7個基點,有效抵銷了境內人民幣淨息差同比2個基點的收窄。淨息差的上升,促使中行淨利息收入增速加快。一季度,中行實現淨利息收入764.67億元,同比增長14.2%。故近日中行股價表現不俗,是有其因。

  由於這個方法會直接減低銀行盈利,故銀行又會用另個方法去回補盈利,就是回撥。銀行在有較多利潤的年頭,會作多些撥備,減少些帳面利潤,但到有需要時,就將這些撥備拿回來,叫回撥,以潤飾壞年頭的盈利,當銀行盈利市可以裝上彈弓手時,不察者就易中計。

選股要看撥備覆蓋率

  中國銀監會於2011年頒發了《實施新監管標準指導意見》,明確規定:建立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監管標準。貸款撥備率(貸款損失準備佔貸款的比例)不低於2.5%,撥備覆蓋率(貸款損失準備佔不良貸款的比例)不低於150%,原則上按兩者孰高的方法確定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這項制度對提高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穩健性起到重要作用。

撥備覆蓋率計算公式為:撥備覆蓋率=撥備餘額/不良貸款餘額

  公式中分母是不良貸款餘額,當撥備覆蓋率固定時,撥備數取決於不良貸款數,如果不良貸款多,提取的撥備就多,不良貸款少,提取的撥備就少。這個指標具有嚴重的親周期性。即,當經濟形勢很好時,由於一片繁榮,各項經濟指標都很好,銀行的貸款質量就好,不良貸款就少,提取的撥備也很少,但經濟上行期,貸款總量卻會大大增加,這是由經濟規律決定的。

  這樣就產生一個矛盾,一方面貸款總量很高,槓桿率也很高;另一方面撥備卻很少,幾乎沒有撥備,一旦經濟下行時,資產質量會迅速下滑,呆帳會迅速增加,而由於沒有足夠的撥備,加上經濟下行時銀行的盈利能力下降,補充貸款損失準備金的能力下降,於是就要發生金融危機。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就是美國的五大投行,由於投行不受美國銀行監管機構監管,也沒有撥備這個概念,加上瘋狂的貪婪,驚人的槓桿,經濟下行時都紛紛倒下了。以不良貸款為基數的撥備覆蓋率也有類似的效應。

  為了彌補上述不足,銀監會推出撥備率這個指標,也叫撥貸比。

撥備率計算公式為:撥備率=撥備餘額/貸款餘額

  公式中分母是貸款總數,當撥備率固定時,撥備數取決於貸款總數,貸款總數逾多,撥備額也逾高。這個指標有良好的逆周期作用,當經濟上行時,貸款質量變好,呆壞帳變少,銀行風險隱藏起來了,用於應對呆壞帳的準備金按理也可以減少,但由於經濟上行,貸款總量增加,撥備數量不降,反而隨著貸款總量的增加而增加,當經濟上行到頂點時,撥備額也上升至頂點。由於經濟上行時,銀行效益很好,多提一點撥備對利潤影響不大,銀行不知不覺就把撥備提得非常充足了,一旦經濟波動,風險來臨時就能輕鬆應對。

  今時揀內銀,不能單看往年盈利,往年派息這些傳統指標,而要看撥備率與撥備覆蓋率,因為在大難之前,最緊要是人死你唔死,劫後便是英雄,捱不過劫,是死「熊」。

編者按:本文只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經濟通通訊社》、《晴報》、編者及作者無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